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东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来源: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4-10-25     点击量:
项目名称:2011至2013年东莞市科普资助经费(含科普活动经费)专项资金
受托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报告编号:DGCZ-JX-2014-003
提交日期:2014年8月15日(盖章)
 
 
 
 
 
 
 
 

        为客观公正地衡量和检验东莞市2011-2013年度科普项目资助经费(含科普活动经费)的实施情况,理清资金的支出结构,考核资金支出效率和综合效果,根据《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东府办〔2014〕49号),广东科技学院受东莞市财政局委托对2011-2013年度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经费(含科普活动经费)支出实施绩效评价。现将该项目的绩效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东府办〔2006〕72号文)和《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东府办〔2008〕131号文),促进我市科技普及,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市财政每年在科技东莞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中,拨专款作为科普项目资助经费,用于鼓励和扶持我市科普工作的开展。资助范围包括:东莞市科普标兵社区,东莞市科普标兵学校,国家、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等配套项目,科普场馆及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活动等5大类项目。科普项目实施的主管单位为: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绩效目标设定

1、绩效总目标
        根据《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东府办〔2011〕90号文)的规定,科普专项资金绩效总目标为:通过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使我市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公民科学素质有较大提高,使新技术、新方法得到较好的普及、推广和运用。争取到2015年,创建50所科普标兵学校,50个科普标兵社区,20个镇街科普场馆(力争每个镇街一个),50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社区、学校、基地5个,省级科普学校、社区、基地40个;资助250项重大科普活动,500项一般科普活动。
2、阶段性目标
        截止2013年阶段性目标为:通过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社区标兵、标兵学校等建设,在节能、环保、安全、民生领域科普特色明显,有较强的科学发展理念,主要人群崇尚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普遍提高。举办具有国际性、全国性和全省性的科普活动,或在我市范围内开展系列的、大型科普活动及一般科普活动。实现创建30所科普标兵学校,30个科普标兵社区,30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2个镇街科普场馆;3个国家级社区、学校、基地,24个省级科普学校、社区、基地;资助150项重大科普活动,资助300项一般科普活动。

(三)资金使用情况

1、资金投入情况
        根据《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东府办〔2011〕90号文)的规定,2011—2013年度科普项目预算6000万元,实际立项金额5803.98万元。其中,科普项目资助资金5725万元,科普项目管理经费78.98万元。
2、资金使用情况
        2011- 2013年度共立项资助631个项目,资助金额为5,725万元。其中:2011年立项资助197个,资助金额1,791.5万元;2012年立项资助216个,资助金额1,963.5万元;2013年立项资助218个,资助金额1,970万元。
        科普项目2011-2012年资金已经全部下发并使用,2013年资金尚未到位。2011-2012年科普项目已验收完毕,其中4项未完成,3项验收不合格。
        2011-2013科普项目管理经费共计78.98万元,科普管理经费主要是用于科普评审管理工作。

二、评价实施情况

        我们遵循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一)评价依据和标准

        该专项资金评价的主要依据《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东莞市科普项目管理办法》、《东莞市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绩效评价操作指南(试行)》、获得科普项目资助的申报资料等文件。

(二)评价方法

        科普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以成本—效益分析法为主,按照投入产出的原理,将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支出投入与产出和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预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政资金运营效益和效率。具体评审方式:一是书面审核;二是实地核查资料;三是座谈会;四是问卷调查。

(三)评价过程

        在设定评价指标的前提下,确定指标的评价标准,以实际情况对应标准,计算得分,总结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我们于2014年4月15日至8月15日对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本次绩效评价工作包括绩效自评、书面评审和分析、现场评价、综合评价、撰写提交评价报告、交换意见及报告验收等环节。

三、绩效评价结果

(一)评价结论

        本次对东莞市2011-2013年科普项目资助经费(含科普活动经费)专项资金的总体绩效评价结果为73分,绩效等级为中(详见附表1:2014年科普项目资助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表)。该项目扣分的主要原因:绩效指标无细化量化及经济性先进性表述不清,项目管理控制不全面,在项目实施中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现象,管理控制有待加强。

(二)主要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目标情况:该项目预期产出大部分完成。
        实际完成率方面:通过三年的科普项目资助,建立东莞市科普标兵学校29所,东莞市科普标兵社区29个,科普教育基地19个、镇街科普场馆2家;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教育基地7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7个;资助了重大科普活动项目157项、一般科普活动项目354项。具体见表3。
 
表3:科普项目阶段目标完成率
   项目
目标
科普
标兵学校
科普
标兵社区
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镇街
科普场馆
国家
配套项目
省级
配套项目
重大科普活动
一般科普活动
阶段目标
30
30
30
12
3
24
150
300
实际完成
29
29
19
2
7
27
157
354
完成率
96.67%
96.67%
63.33%
16.67%
233.33%
112.50%
104.67%
118.00%
        从上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国家级配套项目完成率233.33%、省级配套项目完成率112.5%、重大科普活动完成率104.67%和一般科普活动完成率118%;科普标兵学校和科普标兵社区完成率是96.67%;科普示范基地完成率63.33%;科普场馆完成率16.67%。综合评价完成率98.9%
        完成及时率方面:截止评价之日数据统计,2011年197个科普项目全部完成,完成率100%;2012年除3个重大科普活动(含2个验收不合格)和4个一般科普活动(含1个验收不合格)外,其他209个科普项目全部完成,完成率96.11%;2013年218个科普项目全部未完成。综合评价完成及时率64.1%
        质量达标率方面:该项目的科普活动在实施中存在一些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例如:科普活动举办规模与申报项目不相符有2项,占比为4.5%;资助资金使用监管欠完善,支出票据不规范有10项,占比为22.7%。不符合规定的加权平均值约为13.6%。因此,质量达标率综合评价为小于90%,大于等于80%区间。
        成本控制方面:预算安排6000万元,实际立项5803.98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6.73%。该专项资金只对科普项目进行资助,支出相对简单,执行率较高,评价为优。
2、效果目标情况:该项目预期效果部分实现。
        近年来对科普项目的资助持续增加,使我市创建的科普社区、科普基地、科普特色学校、科普活动数量逐年上升,科普受众人数增加,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提升了公民的科学素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特别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更是成绩突显,跻身于全国、全省强市之列。2011-2013年组织学生参加49次全省、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762个、省级奖项249个,充分展示东莞青少年的风采。
        科普活动是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刚要》的要求,开展旨在提升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而企业与行业协会科普活动中(市财政投入2980.5万元,占总金额的52.1%),有59.2%是以培训、讲座、各种会议为主要形式在小范围内开展,科普活动公益性效果不明显,受众率不高。在此期间,大部分科普活动项目成果没有获得省级及以上相关部门表彰,也没有相关论文在公开期刊发表,这方面的效益相对较低。

四、绩效管理问题

(一)资金投向不合理,资金支出结构有待完善。

        随着社会知识化的转型,科普方式越来越向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向发展,医院、学校、社区和场馆是科普活动的主力军,无论是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还是空间布局都是开展科普活动最好的承载者,健康、教育、民生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但在核实中发现,该类别的科普活动经费却相对较少,仅占科普活动总经费的28%,而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类别的科普活动经费占总经费的58%,比例相对较高;更为甚是,公司类科普活动经费占总经费的14%,远远高于医院、学校、社区、场馆类的单项经费。科普活动是以公益性效应为主,企业利益最大化理念与科普的普及性和社会性有一定距离。此外,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类别的科普活动也存在少数以项目补充人员办公经费,甚至出现支付长达10个月工资的情况。

(二)部分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够高,工作效率较低

1、立项、审批周期过长
        根据东府办〔2011〕90号文件,东莞市财政每年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科普项目资助经费,专项用于鼓励和扶持东莞市科普工作的开展。但核查中发现,从科普项目申报通知到资金发放、项目实施、验收,需要近两年的时间,周期过长,各个环节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效益。例如2012年立项的项目,从2012年5月份起下发申报通知,经过组织评审、报批与公示、市政府审核、拨款等环节后,主管部门于2013年4月才能与项目申报成功的单位签订合同书,最终要在2014年4月底完成验收工作,整个过程历时两年。
2、资金资助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影响政策的执行力
        科普项目属于“资助”项目,既然是“资助”立项之后就应开始项目的实施运作,经费也应在项目运作的中期或后期到位,才能起到政府投资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而我市科普项目资助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对社区与学校科普工作,以及科普场馆建设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资助,该种方式效果相对较好;另一种是科普活动经费采用“事前资助”的方式。这种“事前资助”的方式必然会导致等“米”下锅,“等”经费到位后才实施的结果。在核实中,90%以上的科普活动是根据资金的资助额度来决定科普活动的规模,甚至因资金的短缺而缩短活动时间、活动事项等。在抽样调查2013年科普项目19项中,截止到绩效评价之日,还有5个项目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占当年科普项目的26.32%。如: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培训,由于资金没到位,企业自己也不愿意投入资金,因此,仅仅举办了一场培训活动,还是针对本公司内部的培训。

(三)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扶持区域不均衡

        从科普项目申报流程来看,东莞市科协严格遵守网上申报、形式审查、提交申报资料、组织专家评审、项目公示、上报审批、活动开展、中期验收、结题验收等流程。但在核查中,有95%以上的单位都是通过市科协网上通知、文件或专门会议等途径得知科普活动,由于宣传不足,影响了科普项目的参与数量,造成我市扶持区域不均衡,如我市2011-2013年度全市科普项目资助经费中,东城、南城、莞城和万江等四大城区资助额为954.9万元;28个镇区共计资助额为2355.2万元,而根据《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四大城区常住人口人数为118.90万,其余28个镇区699.00万,城区人均科普项目资助经费为8.03元,其余28个镇区人均科普项目资助经费为3.37元,由此可见,镇区人均科普项目资助经费远低于城区人均科普项目资助经费,科普项目资助项目扶持区域不均衡。

(四)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不规范

1、部分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
        根据东科协〔2012〕8号文件规定,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设账,专款专用,项目经费使用必须合理和规范。经核查,在选取的44个项目中,费用支出与科普项目活动关联度不大有6项,占比为13.6%。如:东莞园林建筑工程公司的“东莞市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提升系列科普活动”,根据明细账和原始单据记录,租车、餐饮、外出交流活动费用项目无关联或关联度不大,占项目资金总额的54.72%。
2、部分项目验收不严谨
        在核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将科普项目经费占用他用,不符合东科协〔2012〕8号文件规定,但仍获得验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把关有待完善。如:东莞市捷联科技有限公司的“东莞市电子商务科技大讲堂”科普活动,除了培训费之外,还列出与邮政、电信主机相关的劳务费和网络费合计50000元,占项目总金额的35.71%。此费用有多少资金用于科技大讲堂?单据未能反映出来,单位也未说明。

五、相关建议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必须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科普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支出结构,适当控制支出规模

         科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受益者是全体公民。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公众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转移、扩散,形成公众与科学家、科技人员之间平等的双向互动过程,以达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要优化支出结构,关注那些公益性高、受众人数多的科普项目,在既定的资金规模下,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资助资金,杜绝为花钱而花钱的行为。

(二)培育科普品牌,将其列为科普常规项目

        建议选择经过实践,社会效益好、影响大、覆盖面广的项目,列为科普品牌重点项目,如青少年科普活动,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2011年我市科普项目资助总额为1791.5万元,其中青少年科普经费为357万元,占19.9%;2013年我市科普项目资助总额为1970万元,资助总额有所增加,但青少年科普经费却下降到299.4万元,仅占15.2%,无论从总额,或比例都有所下降。因此,建议主管部门应设置扶持重点科普品牌项目,将财政资金用到点子上,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普工作机制,提高科普工作效率

1、形成有效宣传渠道,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
        科普事业是一项长期工程,对政府资助政策、科普活动的内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应发挥媒体的力量形成有效的传播途径。借助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递;利用科普专家库,培养学科发言人,让前沿领域的研究人员介绍科技及热点问题等。要充分扩大影响力、涉及面,让科学知识通过各类途径扩散开去,把科普宣传工作常态化。
2、培育专业科普队伍,加强科普项目过程指导与管理
        一是组建科普专家库。以科协为平台,广泛吸收各行各业的科普专业人员组建我市科普专家库,形成科普资源高效利用的网络体系。从科普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进行专业服务,深入项目点检查指导项目落实情况,把科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科学精神及时的传递到基层。二是引入专业第三方管理,对项目资金使用、活动安排、项目验收等方面进行合理监控。三是融合科普“软”资源。调动我市老专家、老教授和老科技工作者等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软”资源,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科普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科普工作的协调制度,加强科普工作组织协调与督促检查;建立调动社会力量的激励机制,鼓励其资助科普事业。参照“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捐赠资金支持科普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对科普基础设施、科学文化设施大力捐助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以捐助为荣的高尚生活理念,促进科普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
(五)科学设定科普项目审查、验收标准
1、以公益性理念为主导,关注社会效应
        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文化活动和职工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面向公众开放企业文化场馆、设施;引导各学会、协会、研究院等通过创作科普作品、撰写科普读物、举办科普讲座、论坛等公益活动方式开展科普活动。因此,在审核项目立项时,应以公益性理念为主导,相应降低企业科普项目和协会科普项目的比例,选择成长性好、持续发展能力强、有资源、有平台、有实力、有激情参与公益科普活动的单位或社会团体,促进科普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避免科普活动的功利性。
2、科学设定科普项目审查、验收标准
        一是在科普评审过程中,应注重对全市科普项目科学的总体分布和侧重点的把握,应充分考虑各个项目的地域性、辐射性、持续性。二是聘请真正的科普专家(而非科技专家)参与科普项目评审,经费资助评审要注意公正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中期管理;合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质量指标设置,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定资金支出结构,规范资金的使用比例,做到专款专用,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使用进度进行有效监控;

(六)加强项目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项目单位与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书中,要有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和合理可行的总体绩效目标、年度绩效目标和绩效管理责任。对单位企业使用财政资金,无特殊原因项目执行低效或无效的,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酌情一定期限内不予财政资金补助的处理,情节严重的,应追回财政资金或按有关规定罚款。
 
附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技术分析报告
项目负责人签字(盖章)
受委托机构公章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上一篇:关于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推荐名单公示

下一篇:2013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三公”支出情况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