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网

高智发明:披着“羊皮”大肆敛财的“狼”

来源:思博网     发布时间:2016-03-23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思博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 焦琼琼

  来源 | 知产力

  让硅谷初创公司恨之入骨,让全球科技巨头喜闻乐见,让政府高校趋之若鹜,让无数发明者顶礼膜拜;坐拥三万多件专利,敛财三十多亿美元;饱受外界争议、黑白两道通吃;是专利界的黑手党,也是发明界的大救星。没错,这就是高智发明。

  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成立于2000年,由微软前CTO纳森·梅尔伍德(Nathan Myhrvold)创立,微软、苹果、谷歌、思科、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都是它的股东。梅尔伍德与比尔盖茨交情甚好,微软和高智也在众多领域频频合作,当然也包括专利买卖、授权和侵权诉讼。

  虽然外界一直有人声讨高智发明是专利流氓,微软是在助纣为虐,但梅尔伍德一再宣称这是对高智的误解,高智一直致力于为发明提供资本,帮助专利实现商业价值,促进和鼓励发明创新。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接着往下看。

  梅尔伍德的“专利资本论”

  1.jpg
  图为高智创始人纳森·梅尔伍德

  在了解事实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梅尔伍德的“专利资本论”。

  2007年,梅尔伍德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合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如何创造专利市场》(How to make a patent market)①,在这篇文章中,梅尔伍德详细解释了自己想要创建一个专利资本市场的逻辑。

  文中,梅尔伍德把专利市场比作一个不公开交易价格和信息的股票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股票买卖双方无法知道股票的价值,外界也不知道股票的交易价格,有意愿的买方和卖方亦会彼此错过,而那些掌握了内部消息的人就可以凭借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剥削别人。同样的,目前的专利市场也缺乏专利的公开交易价格和信息,在买卖专利和签订专利授权协议时,人们无法知道这些专利的真正价值,无法知道竞争对手是否获得了授权以及以什么样的价格获得授权。甚至对于很多专利持有人和发明者来说,他们也不确定自己的专利到底值多少钱。这样盲目的专利市场是极其低效率的,这种信息不对称还纵容了一些无良专利持有人故意抬高价格剥削交易对象。同时,由于不存在一个信息公开的专利市场,法院处理专利侵权案件时也缺乏足够的标准来决定一个合理的权利金。

  针对这些问题,梅尔伍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公开专利转让和授权协议。他说,这样做虽然不能使专利市场像现在的股票市场一样运作,但是至少可以积累专利买卖的记录,提供特定专利价值和强度的信号,就像衍生金融工具允许市场对其他形式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定价一样,它将有助于提高专利交易的合理性,把它们从秘密的、一次性的协商变成一种真实运作的专利市场。同时,通过让法庭以及整个社会知晓一件专利的通常价格,也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无良专利持有人勒索正当发明者以及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

  梅尔伍德把专利比作股票确实有他的道理。股票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而专利也是一家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并且和股票一样,专利也有自己的市场行为——转让、买卖、授权等。按照有效资本市场假说②,梅尔伍德希望的是,专利市场至少可以先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阶段——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历史交易价格和信息。

  这样的设想无疑是美好的,如果梅尔伍德所建立的高智,或者说“知识风投”(Intellectual Ventures的直译)确实在朝着他设想的方向努力,那高智无论是以一家发明公司、还是以知识产权风投公司自居,恐怕都无人质疑。但事实上,它的运作模式似乎已经背离了创始人的初衷。

  “发明人”克里斯的故事

  2011年,美国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NPR)的记者对高智进行了一番采访调查③。接受采访的高智方面负责人在重申了一遍官方论调之后,向NPR的记者推荐了一位曾经接受过高智“帮助”的“发明人”——Christopher Crawford(以下简称克里斯)。

  克里斯手上有一件1995年申请、1998年获批的专利,这件专利名为“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的弹窗帮助系统”(Pop-up help system for a compute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US 5754176),通俗点说就是“弹出消息提示框”。当然,专利描述并没有这么简单,它还包括了弹窗消息的超链接、跳转以及一些进一步的交互功能。这位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先知先觉”的发明人另外还拥有几件专利,涵盖了软件更新、在线备份、网购、云存储等现如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尽管这些专利都只是对一个想法的描述,也足以让现在的大多数公司都“涉嫌侵犯”他的专利。

  2010年6月,高智把从克里斯手里买来的这些专利卖给了一家叫做Oasis Research的公司。不到一个月,这家公司便以这些专利受到侵犯为由将18家公司告上法庭,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域名服务商Godaddy以及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

  Oasis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的马歇尔。大家别忘了,美国专利审判哪家强,德州东区马歇尔法院帮你忙。然而,当NPR的记者根据公司地址前往调查时,才发现这家公司空无一人。在马歇尔的休斯顿大街上,有很多这样大门紧闭的专利公司,他们大多就是马歇尔法院每年成千上万专利诉讼的发起人。在NPR记者获得的一份Oasis公司利益相关方文件中,高智赫然在列。

2.jpg
  图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

  后来的事情发展证实了Oasis和高智的利益关系。从2011年到2013年,18家被告公司中陆续已经有16家公司选择了和解——向Oasis公司支付和解费以及一定比例的专利费。而没有妥协的两家公司之一Carbonite甚至受到了自己律师的和解劝说。要知道,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花200多万获得专利授权要比花500多万证明自己没有侵权有意义得多。不过,Oasis向Carbonite要求的和解费是2000万美元。无奈之下,Carbonite找到了专利发明人克里斯曾经申请专利时工作的公司。克里斯当年的同事告诉Carbonite,这些专利想法主要来自他们当年四个合作伙伴中的其他两人,而他们都不知道克里斯用这些想法去申请了专利。好在当年的代码文件中有其中一位合作伙伴的名字,才最终作为证据被法院判决以克里斯作为单独发明人而授权的专利无效。

  Oasis公司虽然输了,但这一结果并不会影响已经选择和解的16家公司,交出去的和解费和专利费覆水难收。对于Oasis来说,最后两只“漏网之鱼”根本影响不了此前的“大丰收”。而在这一场“大丰收”里,90%的成果流向了高智,“发明人”克里斯则拿到了高智所得份额的17.5%。NPR的记者按照被诉几家公司的规模估算,Oasis此番诉讼最少拿到了1亿美元的和解费,这样算下来,高智的收益是9000万,克里斯是1575万,这还不算专利费的分成。

  这当然只是高智“帮助”过的众多发明人中的一个特例,其他更多的专利买卖、授权以及诉讼相比之下都进行得更加“顺利”。除了从个体发明者手中低价买来专利,继而转卖给专利流氓,通过侵权诉讼赚取高额和解费,高智还从企业和高校那里大规模、大范围地收购和“培养”一些核心专利和技术,这些专利高智不会轻易卖掉,而是用来扩充自己的专利池,以便在未来源源不断地为自己创收。高智拥有的不仅仅是专利及其背后的技术,还有对市场和创新门槛的掌控。他们一直宣称“为全世界的发明家提供投资和专业支持, 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发明创新以及知识成果的价值实现”,发明家们确实受到了高智的投资和专业支持,一些知识成果也确实得到了价值体现,但是这种投资和支持同时也加速了大量技术和专利向高智及其背后的巨头公司们集中,从而不可避免地抬高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成本和门槛。


  “高智们”在中国

  自从2008年进入中国以来,高智一直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合作。还设立了专项基金,解决目前中国市场存在的国际专利申请资金短缺、申请经验缺乏、专利成果转化率低下等问题。高智以丰厚的诱惑吸引着众多高校和企业加入它的专利资本市场。但是这背后隐藏着的对中国科技创新逐步的渗透和控制又不得不令人担忧。

  事实上,在针对高校的合作项目里,高智要求与老师的签约项目不能接受我国财政的经费支持。而且一旦签约,就意味着高智获得了该专利在全球的独占许可权。纵然如此,由于高智给出的“优厚条件”,仍有不少高校和老师选择与高智签约。而同样作为高智全球化战略目标之一的韩国,对高智提出的“霸王条款”则直接采取了强硬态度——政府发文禁止韩国大学实验室、研究机构和企业向高智出售知识产权。

  好在中国不乏审时度势、目光长远的高校。去年5月,南京理工大学将其一年前首创的“网上专利超市”搬到线下,这家名为“南京高校技术(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的超市可以向人们展示每件专利的用途、应用领域、技术水平等相关信息,以此连接高校和企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今年2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江苏钟山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校园内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中心”,对高校专利进行跟踪、管理和运营,帮助锁定高价值专利并及时转化。这些标新立异的创举无疑为国内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明了方向,与其和高智签下“卖身契”,不如“自立门户”,让市场来定价。

  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高智”。2012年,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和曾任高智大中华区执行总裁的林鹏共同创立了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智谷),前者是董事长,后者是总裁兼CEO。巧的是,张宏江在2011年加入金山之前,也曾在微软工作了12年,担任过亚太研发集团CTO以及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同时,智谷的副总裁施伟也出身高智。可以说,智谷几乎传承了微软和高智的基因。再加上创立之初来自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4千万元的投资,以及来自小米、金山、顺为、TCL的参投,不难想象智谷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必定势不可挡。2014年,智谷还创立了中国第一支专注专利运营和技术转移的基金——睿创,左牵政府,右拉企业,背靠技术,中国的专利资本也开始打入这片刚刚热起来的市场。

  3.jpg
  图为智谷总裁兼CEO林鹏

  与高智相比,目前还未涉足过专利侵权诉讼的智谷显得低调很多。由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市场上也不存在大量的专利流氓,因此智谷不具备利用专利流氓进行大规模诉讼的条件。而且,成立不足四年的智谷目前只拥有600余件原创发明专利和在全球范围内收购的600余件专利,与高智的专利规模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不过未来智谷是否会走高智的“剥削”之路,目前还不得而知。只是希望,这家本土的专利运营机构能够真正从推动创新的角度来实现专利资产的价值,而不是打着专利保护的幌子肆意抬高创新门槛,同时大规模敛财。

  结语

  也许梅尔伍德设想的专利资本市场确实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理想状态到来之前,他却在做着自己文章中所说的“剥削行为”。他抨击无良专利持有人利用专利敲诈实体公司,高智却勾结专利流氓大敛钱财;他建议公开专利转让和授权协议,高智却对自己的交易和授权信息闭口不提。他正在利用专利市场达到弱式有效市场之前的信息不对称迅速构建自己的专利资本帝国。这确实有点像早期的金融市场——资本大亨在幕后操纵,小虾米们随波逐流、任人宰割。

  创新往往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现在,有人想把巨人搬到山上,并对上山收费。他叫来一众人马帮他搬石造山,承诺说到时候的“上山费”有你的一份,也有我的一份。随着山头逐渐变高,小公司们躲在山脚下垂头丧气,“运石工们”困在山腰上气喘吁吁,而大公司们则坐在自己买下的山头上春风得意,因为他们的位置将很难被代替。

  注 释:

  ① Mark A. Lemley, Nathan Myhrvold, 2007, How to make patent market. http://ssrn.com/abstract=1012726.

  ②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这样的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它包含了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以及强式有效市场。

  ③ NPR, 2011, When patents attack; When patents attack part two.

  http://www.npr.org/sections/mone ... when-patents-attack

  http://www.npr.org/sections/mone ... nts-attack-part-two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思博网

上一篇:在读研究生应该参加专利代理人考试的利弊

下一篇:通过专代考试后加多少工资?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