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苹果曾经透露出公司内部关于智能车iCar的研发计划,但是自那之后苹果造车就再也没有了消息,我们无法得知到底是造车项目流产还是内部保密等级升级。然而在近日,Steve Kenner以苹果工程师的身份向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他希望交管局可以赋予苹果公司传统汽车公司拥有的各项权利。信件着重表明苹果公司在机器自动控制方面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并且希望得到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权限,这让在公众视野消失已久的苹果汽车再一次浮上了水面!
招兵买马,这不是大胆的猜测
很久之前,苹果曾透露踏入智能车领域的想法,之后一些关于苹果“泰坦”智能车项目的信息更是让关于科技的人们充满了期待。在当时苹果就已经从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那里挖走了大批基础人才,前不久Steve Kenner的公开露面则完全暴露了苹果默默招兵买马的行为,这也让苹果放弃造车的猜测不攻自破。作为一个拥有30年汽车研发经验的资深工程师,Steve Kenner取得了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顶级高管的大满贯成绩,在苹果的人才库中这样的元老级人物恐不在少数,这些人的暗中加盟足以说明苹果汽车计划仍旧在稳步前进。
在本月初,美国的专利管理部门审核通过了苹果公司智能防撞系统的专利,而苹果公司也直接将其中的部分图纸公布于众。虽然它被申报在机器人大类中,但是很明显这就是自动驾驶汽车最核心一套的技术。首先它会时刻获取自己本身最新的行驶速度、方向、加速度和质心位置等信息,其次它会在一个足够大的半径内进行每秒60次的扫描,从而获取周边障碍物的分布和运动状态。最后就是依靠这套系统计算分析数据并执行最佳路线,它的亮点在于光学技术与侦察避障算法的高度结合,无论是在2D还是3D环境中这套系统都能正常工作。
仅就今年而言,苹果与迈凯轮高层已经多次商谈,一个是在世界舞台叱咤风云的科技公司,另一个则是美国小而高端的豪车公司。它们的产品有着相似的高端精致品质,而理念也都是追求未来科技与生活,这都在很强烈的透露着苹果意欲收购或者同迈凯轮紧密合作的愿望。
苹果无人驾驶还遥远?那先来看看它的对手吧
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谷歌,它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完美调用处理之后的谷歌全景地图,这减轻了它在周围环境感知方面的压力。此外,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获得了美国官方车牌许可,目前已经累计了300余万公里。而苹果此时却停留在向主管部门提出上路实验允许的阶段,如果苹果不想看着对手独占风头,那它至少应该在明年推出工程车进行系统验证,否则想要追赶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验里程都够呛!
另一个则是在风头浪尖上的特斯拉,它的自动驾驶就是一个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因为它仍旧配有方向盘等装置,而且只有在高速公路或者空旷地带使用时可靠度较高。所以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可能第一个同苹果实现竞争关系,不出意外苹果与特斯拉推出真正无人驾驶汽车的时间相差不会太远,但那时特斯拉可能已经拥有了大批忠实客户,所以苹果造车还是非常具有难度。
至于国内,长安实现了2000公里全程自动驾驶,北汽奇瑞也都紧随其后,但是能够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的只有百度。相同的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也经历了从自动驾驶的蜕变,它采取了和谷歌类似的做法,使用经“百度大脑”处理过后的百度高精度地图,从而解决了无人驾驶汽车“看清楚”的难题。虽然宝马单方面终止了同百度无人驾驶的合作,但是在上个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强势展示了进入实验阶段的车型。如果苹果想要同百度竞争,至少在中国智能生态网的建设上,苹果还有大量工作待以解决。
无人驾驶事故频发不靠谱?这明显是在混淆概念
现在有很多人都唱衰无人驾驶汽车,它们通常以特斯拉或者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事故为论据,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首先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跑了300多万公里后才发生几起事故,它的百万公里事故率和传统汽车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
而当第一辆自动驾驶特斯拉上路后,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它,苦等许久后“终于”迎来了它的首撞,原本的小概率事件被无限放大,误导了许多没有深入了解事情原委的消费者。而且这些事故大多都是因为另一方的违规操作,并非是系统出现错误导致,但相信随着路面标示和无人驾驶的完善普及,无人驾驶不靠谱的观念会不攻而破!
苹果的无人驾驶汽车究竟会是怎样?我只能说库克曾去参观过宝马i3工厂,而且与迈凯轮商谈的结果仍未公布,所以它的汽车本体很可能出自这两家。但是它的内核绝对是会是原汁原味的“苹果味”,拥有比“CarPlay”更加有趣的功能配置。更加逼真的Siri服务、一体化的办公娱乐还是一站式的智能生活?我想等到iCar正式露面,我们得到的惊喜肯定远不止这些,这将会是汽车的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