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网

专利战背后,民族企业还要“跪着”赚钱吗?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     发布时间:2018-06-21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中国知识产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保护,是IP的遮阳伞,也是巨头的“印钞机”。

  在全球贸易中,专利霸权一直是跨国巨头狙击中国的有力武器,是压在民族企业头顶的一座大山。

  据商务部提供数据: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外贸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这些技术性壁垒中,大多与专利有关。何谓技术性壁垒?就是西方巨头企业行使专利霸权,以此为径阻击民族企业。

  通过专利拦路劫财正是一些国际大型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因为拥有的大量专利,逐渐演变成“有脑袋无身体”的指挥者。换句话说,就是“躺着赚钱”的好生意。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呢,跪着赚钱,还被人嫌弃“吃相难看”。

  国际化路上挥舞的“专利大棒”

  当专利变成一群人的产权游戏,就培养了流氓。

  2015年,无线星球(Unwired Planet)在英国伦敦起诉华为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并获得胜诉。英国高等法院颁发了禁止华为在英国出售无线通信产品的禁令。无线星球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公司,其仅有的宝贵资产2000多项专利绝大多数也不是自身研发的,而是购买而来,是典型的专利流氓。

  由于专利流氓一直用专利诉讼打击不愿妥协的行业成员,从中获取大量利益,一直被视为阻碍行业有序竞争和发展的毒瘤,但苦于其善于钻研法律的漏洞,一直无法得到清除。无线星球之所以没有选择在美国本土对华为发起诉讼,正是由于美国法律对类似的专利流氓打击力度很大,它的胜诉可能性极低,所以其选择改变诉讼管辖地,来到英国起诉。败诉后的华为在欧洲市场遭遇到的一次不大不小的挫折,减缓了其在欧洲的产品布局脚步。

  知识产权纠纷背后的角力可能远比人们想象的还激烈,因为其不仅能决定当事方在商业竞争中的命运,甚至重塑整个行业的面貌。

  面对专利流氓,很多公司也开始用流氓霸权应对其他公司。在这场所谓的产权游戏里,没有谁完全清白。

  有人为苹果叫冤是因为国产手机抄袭苹果外观的更多,但苹果也被批评进行过各种抄袭。比如苹果iPhone的原型机就被曝借鉴索尼。那苹果就没有霸权专利吗?前两年苹果向ITC诉称HTC侵犯了苹果iPhone的专利,要求禁止HTC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销售。礼尚往来,HTC随后也提出诉讼,称苹果侵犯了其四项专利,也同样要求禁止苹果产品的销售。

  世上本没有专利流氓,专利有漏洞的时候,就是把所有人都逼成专利流氓。一个流氓起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千万个流氓会站出来。但这会不会导致专利界又会多一个流氓?小公司耍滑头叫流氓,大公司拿专利挡别人的路搞垄断耍流氓就是专利霸权。

  比如,在LED关键技术方面,飞利浦(PHILIPS)、欧司朗(Osram)、科瑞(Cree)、日亚化学(Nichia)和丰田合成(ToyodaGosei)已经形成战略同盟,针对中国企业形成专利壁垒。

  在DVD产业、彩电业、PC产业,中国企业一直大而不强,专利霸权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智能制造方面,民族企业代表海信、飞科、小狗电器等也均在企业发展关键时期遭遇专利战的质疑。尽管中国企业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但在专利方面却一直受制于人。微软在全球持有34512个专利,在中国有2591个专利。诺基亚拥有与智能手机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1713件,非标准必要专利5647件。

  同时,高通、谷歌、三星、爱立信等企业都是专利大户。为了国际化,联想集团只有收购了专利大户摩托罗拉。这些大公司的专利体系也成为了霸权,新兴公司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大棒砸死。

  “从跪到站”屡遭抽膝之痛

  坦白讲,前一阵子的“缺芯”之痛剥去了一层关于“中国制造”骄傲的外衣,也让人意识到单靠共享单车和在线外卖难以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飞上云霄的房地产和金融业也没法应对制造短板。

  而在这件事发生的前十年,中国由于在国际分工中出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也曾出现过“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窘境。好在,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进。如果已见眉目的C919大飞机成功实现量产,就意味着中国“用八亿件衬衫才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彻底终结,同时也意味着垄断的打破。

  应该明确的是,从“挨打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变更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技术积累的沉淀外,还面临来自国外的封锁和打压,包括上文提到的专利战、IP之争,对困难应当充分估计,才能坚持得出成果。

  目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遭遇的主要掣肘,还来自于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之争。要想“化被动为主动”,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知识产权的竞争力。

  以民族企业代表中兴通讯为例,早在2016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公报就显示,中兴通讯居2015年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第三位,总数达2155件,连续第6年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而中兴已经从知识产权防御阶段(2009年之前)和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2009年~2013年),已经步入了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2014年以后)。早前,中兴通讯已经与高通、西门子、爱立信、微软、杜比等业界主要专利持有者达成了共识与合作,签署了全球知识产权许可协议。

  纵使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呕心沥血,中兴通讯面临的“专利大战”小有改观,但目前来看依旧任重道远。面对国外巨头企业的掣肘与打压,中国知识产权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兴“帝国”尚道阻且长,以小狗电器为代表的新兴国产民族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阻力也不难推想。

  不过,这也极有可能倒逼海信、飞科、小狗电器这样的民族企业们在知识产权创新方面爆发出更大的能量,为民族品牌正名,为中国智造争光。

  本土消费者应持更多信心

  在经历了美国“337调查”、国家安全调查、欧洲“双反”调查、多家大型NPE(NPE是Non-Practicing Entities的缩写,对应的中文翻译是非专利实施主体,其实质是拥有专利权的主体本身并不实施专利技术,而业界更习惯将之称为“专利流氓”或“专利蟑螂”。)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后,中兴通讯等大批民族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应当坚持开放、共赢的态度,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建立产业联盟,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国际巨头对中国企业的打压。

  除了民族企业们自身的“抱团取暖”,本土消费者也要为民族品牌正名,成为坚实后盾。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专利战”套路时,更要保持理性态度。

  在面对西方巨头公司布下的“专利迷阵”时,与其谩骂中国品牌何等“愚蠢”,又或鼓吹还要继续“韬光养晦”,委曲求全的,就像是自家孩子被他人欺负后,却偏要扯孩子耳朵上门“赔不是”的中国家长,实在可笑可悲。

  好在,变化正在路上。

  据麦肯锡《2017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内地市场的增长归功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消费者对于亚洲以及中国本土的品牌表现友好。在麦肯锡调查的17个品类中,受访者明确表示有8个品类偏爱本土品牌。其中,个人数码产品国产品牌2012年占43%的市场份额,2017年则升至63%,而华为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当然,民族品牌的崛起,不能只倚仗于中国消费者的“无条件”看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要懂。

  2017年,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是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品牌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我们在“中国制造”席卷全球的时候,也渴望着“中国创造”风靡世界时刻的到来。尽管这些年来中国也涌现出华为、格力等全球知名品牌,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然而我国的品牌发展却有待提升,企业仍存在着产品质量低、缺乏自主创新等严峻问题。很多国内消费者对国货望而却步,转投“海淘”热潮,而民族品牌也容易在国外企业设置的“专利困局”中失了民心,被贴上负面标签。

  要想让民族企业“挺直腰板”赚钱,一方面,民族企业要不断提升创新研发实力,掏出除了中国高铁和核反应堆之外更多的“中国制造”金名片,并不断夯实品质,塑造品牌;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也要善于识破国际贸易战和专利战中的“种种套路”,支持民族品牌崛起,为中国品牌中国智造打call。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上一篇:单晓光:从高考全国卷的“知识产权”题谈起

下一篇:专利保护期如何“保鲜”?解码中国专利奖“广东现象”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